弦月之舞

人生不设限

停滞,诘问,与下一曲

冬季学期结束。然后,下一曲要开始了。


停滞

也许是太久没啃书,没推式子,于是愈发找不到学习的感觉。我一开始觉得这只是学习上的问题,但做事时想想,便觉得这不是特殊情况。每天做事,有哪些是真正有创造性的?有哪些是以往没做过的?基本没有。新的飞机只在构思阶段,新的活动也没有影子。好像每天越是看着现有的陈设就越没想法,好像得到的越多,就越怕失去得到的分数、名利与地位一样。才思枯竭。

3月19日,春季学期首日教育,听郭万林院士讲水伏学。好的点子振聋发聩。郭院士对事情的思考,开拓新研究领域的勇气,也让我敬佩。交流时,他鼓励大家不要为学科所困,有足够志气发展新的理论,全力以赴地“做一件大事来,做一件大事去”……我突然想到现在的状态,觉得这是勇气问题。

24日与老师聊天,觉得这也是方法论的问题,归根结底是思维模式问题。现在的思维模式大概是这样的:遇到问题总想用老方法解决,不去找新方法,只想着做已学过的事,不想着查别的方法解决问题,指望用几百年前的方法解决问题,并在此处卡住,徒劳无功。思而不学则殆。没有信息的输入,又如何才能得到合理的输出?
我回想自己的学习模式,感到惭愧——以往有创造力的时候(比如初中和大一时),往往是思维开放的时候,遇到问题就去学,不管三七二十一,不管什么领域。现在只聚焦于专业的一亩三分地,思维日趋狭隘。这就是知识的诅咒。

诘问

每天晚上都在问自己。

我在混日子吗?
要怎么,才能做出现在的项目?
我学习的动机是什么?我是在为自己学,还是为比赛之类的外界评价学,还是在为他人学?我功利吗?
我阅读的信息足够多、足够有效吗?我学习的方法正确吗?又有意识与动力去改进吗?
我是否真的在想办法学习,还是“在假装努力的温水里自我催眠”?
尽管内心里知道,自己制造的恐惧让自己止步不前,但实际中,又能否意识到并克服呢?

没有答案。没有行动。时间流逝。精力不够。但,春天来了。


春天来了,“力与美”比赛与社团活动来了。只不过,现在,自己成了组织比赛的人。也将又一次通过那扇窄门。只不过,现在,路容易走了些。至少模糊地知道问题是什么了。

然后,下一曲要开始了。 ——《吹响!上低音号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