弦月之舞

人生不设限

轻舟已过万重山

时隔一年,再次试飞飞翼。

近一年来没法投入大量时间做飞机和飞飞机,只能在周末尽量挤时间做。尝试了一些新工艺,逐渐填补相关知识上的空白。
寒假前尝试用热切割+真空袋工艺做了几片机翼,结果搁置到七月才把后续工序做完。梅雨天里准备好3D打印出来的上反插销,这周末突击了一下,一边看鸟人间直播一边把飞机做完了。做这架飞翼的过程可谓倾注了自己以前的各种经验。也有意尝试了一些新的结构与工艺形式,做得更加从容,也能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想到,把该做的都做了。
或许自己只是喜欢这种折腾的感觉?凭着一种激情连轴转,去实现想法,而非困在“实现不了想法的无力感里”并一直用各种“证明想法无法实现”的借口打压那些想法,引来更多失落的情绪。实实在在地动手实现,心里有一种充实感,虽然这可能意味着整个周末都几乎连轴转。

周日一天都没什么风,中午一点多去飞的时候先是遥控器突然丢配置文件,再是下了一点雨。花了二十分钟回去拷备份的文件,回来之后太阳出来了。好在折腾这一下没太大影响。首飞的重心位置比较保守,因为没调好就没加飞控。之后再逐渐拓展飞行包线。第一个起落先高速滑跑+短暂离地,飞一段直线马上着陆,验证一下能不能飞。之后就放心地起飞了。与前面几架验证机的手感有同有异,但总体上比之前好飞,轻盈优雅。好飞的飞机似乎从滑跑开始就会给人一种放心的感觉,飞机自己的“脾气”就会引导它向期望的姿态靠拢,并引导操纵者手上的动作,不会特别和人较劲,就像好的设计自己就能提示用户怎么使用它一样。

第三个起落尝试了简单的特技,试了下筋斗和失速性能。打满方向舵,拉满杆,飞机没有进尾旋,而是盘旋下降。降落时有点失误,收光了油门,没有螺旋桨滑流时,翼型在低速下俯仰力矩变化不少,使飞机在半米高低头俯冲。于是最后拿大顶,垂尾轻伤。回去时又下了一点雨,燕子在树顶盘旋。又有了继续飞飞机的动力(自己果然还是在意结果与反馈吗?)。站在操场的一头,飞机仿佛能到达想去的任何地方,成为肢体和思绪的延伸。

这一年想了很多,思维也转变了一些。遇到种种事情,会觉得不舍和遗憾,后来聊天,看人力飞机比赛(鸟人间),看老外玩模型,越来越佛……是非成败转头空,兴衰起落很正常,也难以靠一己之力把握,毕竟能力有边界,事物变迁有大势,逆势而为总难成。不再那么纠结能不能够得到心目中的理想结果,虽然隐隐地还是害怕“不够好”。今天看鸟人间2025时,也更多地关注飞行之外的东西,关注节目中聊天所提到的社团与飞机设计的信息,现场的氛围,节目的大致套路,不同团队的文化……关注那些多样性的东西,并尽量尝试尊重别人的多样性。

轻舟已过万重山,不管是现实中的山还是心里的山。已过万重,还有万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