弦月之舞

人生不设限

欧洲纪行:Technik Museum Sinsheim & Speyer

对于我个人而言,这次去欧洲主要就是为了刷博物馆。去了德国的“科技博物馆里的双子星”——Sinsheim与Speyer科技博物馆。有很多图,更多的图之后传相册(记得隔段时间再来转转)。之后如果有时间的话,考虑做B站视频记录一下。

PS:图片可能加载不出来,这是因为服务器限制了请求的频率,等几秒再刷新即可。

两个博物馆离得比较近,可以花两天时间逛完。我订了博物馆附属的宾馆,连带博物馆两日通票一起订有可观折扣。在入住时会给两张单日票的兑换券,每张都可以在一天内兑换两个博物馆的通票各一张,每张通票可以看一次IMAX电影+进入各展厅2次,很灵活。甚至可以在Sinsheim看一天半(换两张天票),再赶到Speyer接着看,毕竟只有1h车程。但是如果坐公交,就得2h起步。我们去的时候刚好赶上Heidelburg-Mannheim的信号灯故障,转乘5路电车走了5h才到Speyer。

Technik Museum Sinsheim 辛斯海姆

晚上一出车站,就能看到一架Concord和一架Concordski,也就是Tu-144,在灯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。

第二天从博物馆配套的酒店往过走,看到旁边还有个陈列交通工具(车和火车)的博物馆,可惜周一-周三不开。

德国人是真的很喜欢轮子。

一到停车场就能看到U-17潜艇,这是2024年费了不少周折拉过来的。建议早上一开馆就先去Hall 2的屋顶排队上潜艇,不然排队的人太多了。比较顺畅的路线是:先去Hall 2&3看潜艇+屋顶上的飞机,视情况去看IMAX电影+吃饭,之后再去Hall 1 + 后院坦克那里。

从这里爬下去就是鱼雷舱了。梯子漆成红银相间的,小细节贴心。下去之后,就被钢铁与管路包围了。

所有设施都很紧凑,厨房和卫生间很小很小。

潜艇中部保留了不少设备,可惜看不懂。潜望镜里能看到Tu-144。

最后从轮机舱出去。

潜艇内部音效做得不错,走到最后的轮机舱时,脚下的钢制地板似乎还在振动,就像是在水下航行。

之后上Tu-144。群友玩谐音梗说协和是“鞋盒”,这是“塑料鞋盒”。
尽管起落架舱、尾喷管等处已经装了防止鸟儿停留的铁刺,两架超音速客机上面都经常有鸟儿停留,一些地方有些许绿色痕迹,似乎是苔藓。不锈钢上已经长出青苔,绘出水流的模样。

两架超音速客机,以这样的方式相会与此。想起初中课前演讲时还讲过这个话题。回头看,初中时的这一活动还是挺锻炼人的。

舱内壁板上的花纹。

驾驶舱,钟表店。似乎比协和还清爽一点?也可能是苏联惯用的绿松石色背景带来的感觉。俄式仪表多为圆形,协和上有不少方形和条形的仪表。也是一点不同。

管线的样品。

以前媒体上的资料。可以看到弧形下反的机翼。

登上协和,甚至感觉比Tu-144更像钟表店一些。

不知是干什么的设备。

舱内的应急指引。

正下方的室内陈列有协和的发动机和一些设备。

所有螺栓上都有保险钢丝(Safety Wire)。

座椅比现在的好坐。

概念设计时的设计图要更优雅一点。

支在空中的其他飞机都固定成了飞行的姿态,进到机舱里时,倾斜的地板会给人一种错觉,扶着舱壁行走也有点身临其境的感觉。Hall 2上有容克客机、DC-3、IL-18等,还有用风机叶片改制而成的博物馆地标;Hall 1上有一架水机。

昔日的铁鸟,还是败给了鸟儿。

DC-3的驾驶舱。这架飞机前舱门出去是一滑梯,可以滑到展厅2的入口附近。上来时记得取滑毯。

室内展厅的结构也比较固定,墙边有二层的走廊,可以在空中看。走廊都修成和墙平行或垂直的样子,有不少直角弯。天上挂着飞机,地下停着车,走廊墙上挂着摩托。

Sunseeker太阳能飞机,设计者还真的开这玩意飞过不少时间。

西科斯基S58C的旋翼头,这玩意长年当作舰载直升机,发动机在机头,胖胖的。

各种车,单轮的,两轮的,三轮的,四轮的。

还有一堆赛车,涵盖各个时代的F1,拉力赛的,等等。

有点萌。锻造的转向架挺帅。

还有老爷车和世纪之交的车。个人挺喜欢世纪之交时车的外观的,比较硬朗。

兰博基尼拖拉机。

这辆迈巴赫Sage的主人在去世前把车捐给了博物馆,但要求保持此车的状态不变,不要翻新。

非常张扬。

更加抽象的摩托车和自行车们。

突破音障的、烧天然气的车。才知道这是天然气公司的另类广告。

还有火车。有几辆蒸汽机车,还有几辆长得像蒸汽机车的电力机车。还有民间用玻纤做的潜艇,结果因为艇壳爆裂(复材对裂纹特别敏感,裂纹容易突然扩展而引起结构失效)而沉没,闹出两条人命而彻底夭折。和前几年那条深潜器有点像。

这些甚至只是Hall 2的部分内容!东西超级多。餐厅在费区外,在两个展厅之间。餐厅门口摆着发动机,可以围着发动机坐一圈啃巨贵的汉堡。

之后去IMAX影院看电影,再去另一边的Hall 1。看了Hubble的片子,可惜旁白是德文,且无字幕。大约不到1h。
Hall 1更偏向于军用装备,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民用的交通工具。

不知道是什么项目的赛车。

浑身闪闪发光的电镀件的美系车。

奇特的车标。不知道为何是人脸+飞机。

乐谱是这样的。刷卡或投1EUR就能听它演奏,以后会越来越难听到。

Ka-26直升机挺可爱。

还有一些自行车。剩下就是一大堆军用装备,以及飞机的缩比模型。

协和一开始长这样。

瓷制暴风雪。

万物皆可双体。

还有个装甲车后院露天陈列。太多了。

Technik Museum Speyer 施派尔

门口是大的燃气轮机:

这里比Sinsheim小一点,有一架“暴风雪”航天飞机(Buran),一架B747。
一进大厅就能发现航天与科幻的元素,连厕所都考虑到了宇航员:

还挂着星战主题聚会的活动。估计就是9月这会举办,大型cosplay现场。

IMAX影厅是球幕穹顶的,很震撼。看了一场讲宇航员太空生活的纪录片。

大厅里,工作人员在擦抹展品。进了展厅,感觉和Sinsheim是类似的,一样的大杂烩风格。

和挂航模的姿势差不多。

看结构看得超级爽。旁边是消防车大队:

再往墙边走,是火车,背后展柜里是一些零件和Sinsheim类似的缩比模型,缩比模型有不少好玩的。

学到了机翼和桨叶的结构形式。

发动机。

Quickie类似物。

这里也有架幻影。旁边是机械管弦乐队。

747是室外展厅的核心。

站在机翼上可以俯瞰这座小城,还能看到隔壁通航机场的小飞机飞来飞去。

放飞机的平台和地面间修有旋转滑梯,挺好玩,滑了一下。

其他飞机也不少。发动机在翅膀上的VFW-614:

还有被鸟儿占领的直升机:

以及An-72运输机。里面真的大,涡桨发动机看着就吵。

An26里面还塞了辆嘎斯轿车。

旁边737还是涡喷时代的样子,有观星窗:

对应地有一些地勤车辆,已经成为了植物的家:

还有U-9潜艇、巡逻艇等,略过不表。之后进第二个展厅。一进展厅就能看到暴风雪(“Buran”)。可以登上去参观,货舱巨大。

试验模型烧蚀的样子。不知道是风洞还是实飞。

旁边有“联盟”的返回舱,还有“水星”的展板等,介绍了美苏两国当时的航天成就。

展厅一角是Apollo计划专题,东西挺不少的,有月壤、登月舱、宇航服、地图等。

专门有展板写了曾到访这里的航天员及他们的签名。

也有一些航空的东西。

旁边还有个Kuka机器人负责卖纪念品,机械臂把商品拿出来给你。两个博物馆各有一台。这俩博物馆的文创店里卖的商品也有不少重合。比较有趣的是绘有暴风雪和协和图案的玻璃杯,分别是红边和蓝边。

持博物馆的票还可以顺便看旁边的Museum Wilhelmsbau。主要是一些武器、标本和自动演奏乐器(Self-Playing Musical Instruments)。不知为何感觉弦乐团的那台机器像是转炉烤鸭……

总结

比起法国的两家航空博物馆,这里的布展故事性没有那么强,相对杂乱,需要自己做功课才能看懂,但展品十分硬核,也有魅力。以前不少在网上/书上看到的科技产品就这样陈列在面前。有不少设计巧妙的互动环节,像一座游乐场,且设置了游乐设施和IMAX影院,适合小孩玩。但是就像对游乐园的刻板印象一样,预制菜和小吃带来了大量垃圾,一次性餐具和包装袋简直是灾难。只有饮料瓶和汽水瓶能被回收。

两家博物馆的餐厅运营模式基本一致,去过宜家吃饭,来了估计会比较熟悉。沙拉不错,其他的……没有想像中难吃,但也不算好吃。

看到这些展品,我会去思考当时人们是如何设计、制造、使用它们的。特别是针对一些共性的/自己感兴趣的问题,看以前人们如何解决,有一种抄作业的感觉。值得特别拿出来讲的是以前木制旋翼内部的木纹填充方向。这个真是学到了。
总体上讲,这些博物馆的展品都有点过时。至少也是十几年前的东西,而且看做出来的产品,总归是没有看它怎么做出来那样有趣。看着那些劳动的结晶逐渐长出杂草与青苔,被灰尘掩盖,或是成为鸟儿的家,总是有点唏嘘。


发表日期: 2025-09-20 13:00
更新日期: 2025-09-20 13:00
原创博文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