弦月之舞

人生不设限

使用指点杆的五年

尝试操纵电子设备的不同方式也是乐趣之一。用了四年小红盘,近期拿到猫舌,操作的感觉大不一样,在此对三种小红点作一比较。

回顾一下2022年的感受:

小红点有好几种,凸的、凹的、毛刺的,我只用过前两种,更喜欢凹的。一开始把灵敏度调低些,熟练后再调高,也还好。但是这玩意的大小越改越小,也越来越难用。老款1.8mm键程的键盘还好,新的就太矮了。
指点杆用久了可能自己漂移,但它会自己校准,动一动就停了。还可能遇到的是光标乱跳,偶发突然跳到屏幕边缘的情况,目前还没找到解决办法。可能是元件老化了,因为这东西的原理类似应变片,一直受力或者受力太大就可能不准了。
指点杆最大的好处是码字时很爽,可以在手不离键盘就操纵光标。还有就是左右手通用,不容易鼠标手,而且手上有水也不影响。

不同的指点杆带来的改变主要有二。一是触觉上的感受,二是从指尖用力到光标移动的映射。

经典的小红毯(Soft Dome,小麻饼)我没用多久就放弃了。
稍稍用力时的响应比用力较大时要敏感。如果要一下子移动较长距离,得用比较大的劲才行,而且感觉像是同时在向侧面和向下用力。不太跟手,哪怕按我的习惯把灵敏度调到最高也觉得不如其余两种。新款的似乎更线性一点,但自己仍不是很喜欢。

小红盘(凹款, Soft Rim,小圆盘)是我用得最多的一种。用到现在,上面的纹路已经磨光了。触觉上,边缘一圈触感比较明显,有一种像吸盘一样的包裹感。手上有油或水时会比较不爽。
不需要用很大力,长时间使用也相对不易累(用一天下来食指真的会觉得累)。用力时的映射像指数曲线一样,稍用力时的响应小于用较大力时的,利于精确操作。我个人比较喜欢。与联想后来只保留Soft Dome相反,DELL的传统是类似Soft Rim的指点杆,只不过凹得没那么厉害。

猫舌(Classic Dome, Cat’s tongue,小毛球)的表面摸起来有点奇妙,我很好奇它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。与Soft Rim不同的是,手上如果有水,摸起来也还是感觉清爽,有时甚至有点扎手。同时磨损也较快。
初上手时最大的感觉就是灵敏。在用力时,光标的响应比较线性,稍微用力和用力较大时,光标的移动速度和距离与用的力几乎是正比例的。用力的方向更偏向于侧面,像是在拨动操纵杆一样。

三种指点杆都挺容易积灰的。特别是猫舌。

在X220键盘上的手感明显要比T440P上的重一些。关于此键盘,以及我的按键映射,请看之前的一篇博文

高度变化史

不同型号对应的指点杆高度 出处链接

当然,还是原作者Saoto28做得帅气:
不同型号对应的指点杆高度 出处链接 GitHub项目主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