弦月之舞

人生不设限

欧洲纪行:法国航空航天博物馆 & Aeroscopia

对于我个人而言,这次去欧洲主要就是为了刷博物馆。去了法国的两家航空航天相关的博物馆:巴黎的Musée de l’Air et l’Espace与图卢兹的Aeroscopia。有很多图,更多的图之后传相册(记得隔段时间再来转转)。之后如果有时间的话,考虑做B站视频记录一下。

法国航空航天博物馆 Musée de l’Air et l’Espace

位于巴黎远郊的Le Bourget市,是旅行的第一站。从CDG一出来就能看到机场架起来的一架协和。坐350公交30min就到了博物馆。行人需要从南北两个出口进入停车场。大门前的停车场上立着三尊雕像。北边的是纪念“诺曼底——涅门”团的雕像,和专题展厅里的一样。南边的是纪念林白完成纽约-巴黎的跨大西洋飞行的雕像。
博物馆对青年免票,但想上飞机参观还得掏钱。室内展厅是原航站楼与机库改建而成,航站楼正中间的楼梯间的墙上是一只长翼海马的LOGO,也是法航的徽标,在来时的777头等舱舱壁上也已见过。室外展厅是机场的停机坪。旁边Bourget机场仍在使用,主要运营公务机,停机坪上停有达索和塞斯纳的十几架公务机。

就像所有其他的博物馆一样,展览从早期航空文化开始,一样地强调法国在早期航空探索中的先驱地位。比较有特色的是关于气球、飞艇等早期航空器的陈列与展览。专门介绍了气球时代的名记者Nadar(Gaspard-Félix Tournachon)。同时还有一些航空画,很不错。

早期的飞机充满着工巧的感觉,在细节上下了辛苦,但有种费曼讲的货拜族科学的味道。

向南走,第二个展厅是一战时期的飞机与设备。发动机和仪表的实物保存得不错。

旁边还有个视听室+图书馆。有不少书、杂志、漫画和绘本,适合各年龄的人。杂志外有塑料文件夹,防止书皮打卷。

研究室里还陈列有一台Nagra IV磁带录音机。

室外陈列着一架A380和一架747. 站在A380遮天蔽日的机翼下,首先是震撼,其次是惬意,终于能避一下毒辣的太阳了。气温不太高,很凉爽,只是紫外线比较强。

旁边有一架普罗旺斯航空的SE-210 Caravelle,三角形的舷窗有趣。

C160运输机的减速板。

往北一点是军机,幻影4000和阵风的红白蓝试飞涂装漂亮。走过其余几架相比之下不太亮眼的战斗机与教练机,两架反潜机比较吸引人。

注意空速管的位置有点奇特。好奇是如何消除螺旋桨滑流的影响的。

旁边的机库里陈列着一堆二战飞机,比较特别的是D.520。

还有一间“诺曼底——涅门”团的展厅,布置得很棒,讲述了二战中自由法国和苏联合作的历史,陈列有照片、物件、制服、印刷品、模型、飞机残骸等。展厅中央有一架Yak3,左右半边分别是苏联空军和自由法国的涂装。

飞Po-2的女飞行员的制服。

波音747相比之下就比较老旧了。走进机头的头等舱区域,被宽大的机身所折服。心情大概就像《未了的传奇》中所写的,第一次看到机舱内部模型的航司代表那样。

旁边机库里两架协和头对头错开停着。机翼下面陈列着研发制造的照片、故事,以及1973年追逐日环食任务时所用的望远镜。里面就是喜闻乐见的钟表店的样子。Y形的操纵杆很有辨识度。

机库一角陈列有发动机。涡扇发动机的涵道似乎是铝蜂窝和芳纶的,表面有六边形纹路,不知是什么工艺。

航站楼南侧的室内展厅好东西不少。最靠南的室内展厅里陈列了各种原型机仿制德国Lippisch P.13A三角翼战斗机的Payen Pa49,测试阵风抑制系统的Hirsch H100,装了8台垂直起降发动机的幻影3……还有各种木制、钢制的风洞模型,包括协和的钢模。比较惊喜的是看到了René Leduc设计的冲压发动机试验机。小时候在杂志上看到时觉得挺抽象,现在终于见到了实物。

协和的风洞模型。

Pa49,战后各国都在仿制德国的设计。大洋彼岸,这一设计最终发展成了F106。

会飞的冲压发动机:

Leduc 022的设计相当极限,也有点科幻,飞行员挤在有机玻璃座舱里,通过玻璃折射看前方。早期通过载机带上天再起飞的Leduc 010更是如此,飞行员甚至挤在进气道里!类似的风格,大概还能在Burt Rutan的太空船一号上见到。

即使是现在,看到这架飞机时,还是会折服于优美的曲线和不拘一格的设计思路。佩服他的点子与勇气。

旁边展厅是战斗机,摆成一圈,边上陈列了飞行员和地勤的制服与装具,以及导弹、吊舱、设备、仪器等。导航工具有种精致的美。

幻影2000的1号原型机,红白蓝涂装。歼十的一号原型机是红白涂装,风格类似,也很帅。

侦察吊舱亮晶晶。

北边隔壁是直升机和旋翼机,层层叠叠的钢架子。比较有意思的有从舰上拖曳起飞的旋翼机(最开始是在军事杂志上看到的),搜救直升机的发展过程,法国人做的一些直升机。

舰载搜救直升机。

长得像法棍的Breguet G111直升机。

周期变距机构的发明者Pescara的共轴直升机,是第一架做到定点悬停1min的直升机。

再往北,是各种螺旋桨飞机,聚焦于飞行原理与科技发展。从鸟类化石开始,到早期各种飞行探索,再到各种螺旋桨飞机。

也有钢木混合的风洞模型。这是什么飞机?

小王子呆呆的。20世纪30年代,那个百花齐放的黄金年代。

直升机、螺旋桨飞机、航天三个展厅的设计类似,有2-3层,如果走马观花,在1层可以很快看完;如果上去走连廊或下到半地下层,可以看得更细。在空中看挂起来的各种飞机,体验挺独特的。连廊设计得也比较有美感,是斜着布置的。

接着是航天展厅。主要是火箭、导弹、卫星,工具等。布置得比较昏暗,有氛围感。

半地下层的核心是弹道导弹及发射井的结构。还原了冷战时的控制室的样子。2-3层主要是航天相关的展品,甚至有曾被带到国际空间站上的乐器。

Ariane 5火箭的整流罩。

整流罩另一面,可见芳纶纸蜂窝+铝板的夹心结构。

学生制作的探空火箭。很老了。

登月所用的工具。

火箭发动机的喷管,有纤维缠绕的结构,不知是什么材料。

然后就到了出口的文创店。品类齐全,点子挺多,售价挺贵。主要有这么几种:

  • 民航相关的。“check-in, check-out”的地毯挺好玩。
  • 静态模型摆件,胸针饰品类的。协和开瓶器有点搞笑。没有太吸引我的,国内更便宜。而且总感觉不是特别精致。不过作为商品的模型大概也就这样了,更多是背后的故事。
  • 拼装模型及油漆。胶佬估计会喜欢。
  • 衣服和毛绒玩具。有飞行夹克、文化衫等。
  • 书籍与绘本。从飞机资料到人物传记,那叫一个琳琅满目。
  • 通航相关。有长得像飞行仪表的闹钟,还有飞行员需要的导航计算尺、飞行日志、航图、书籍等。
  • 明信片与纪念钞。买了一些航空画的明信片,个人感觉是挺不错的。国内如果也有类似的产品就好了,把陈应明先生的航空画印成明信片。

总体上讲,展品的维护状态还行,有不少藏品和说明都比较老旧过时,看起来像大约15年前布置的。飞行模拟器等互动装置约有一半是坏的,完好的也并不好玩,在WinXP上跑MFS。可以看到航空的多个侧面,不同人眼里的航空航天各有特点。

可以看出各种风尚的演变。从气球热和飞艇热开始,再到模仿鸟儿的早期飞机,再到充满机械味的一战时期的飞机,再到二战时与冷战后的审美……很难描述是什么感觉,感觉收获也没有想像中那么多。或许多数活动都没有想像中那样全是干货,更多的意义需要自己发掘。心里不住地回想老师说的“走火入魔”四个字。这样的评价是否合适?自己真的走火入魔,在做一堆没用的事情吗?就像在航班上看《Blue Period》一样,“爱好只能当爱好是成年人的想法”,投入那么多真的有用吗?

Aeroscopia

这个博物馆的名气挺大,一周七天开放,旁边还有个只在周三四六开放的旧飞机博物馆(Ailes Anciennes Toulouse)。前台和Let’s Visit Airbus的前台在一块,离Airbus Toulouse略有一小段距离。如果想把这三个地方都转一遍的话,周三/六比较合适(英语空客游的时间主要是这两天),差不多能看完。
学生有优惠,出示学信网学籍证明即可。

比起前面几个博物馆,有点小。就一个机库+2小块室外停机坪,我转了1.5h就看完了。主要看点是Super Guppy、Concord、A380和A300。

进去的走廊里陈列了从古至今的航空相关画作。走廊里回荡着音乐,和图卢兹的地铁一样喜欢放歌,也是图卢兹特色了。

埃及人认为魂魄在死后,会飞走。

Super Guppy很可爱。

机舱内部。改成了像电影院一样的地方,放宣传片。不错的创意。

舱门铰链。打开状态时前后机身只靠这一个铰链连接。但铰链并不承力——还有额外的轮子(机头部分)和千斤顶(机身上有2台)撑着。轮子和驱动电机真是有点……简陋。

顺着梯子可以爬进驾驶舱。比起巨大的货舱上壁来,驾驶舱显得小小的。

关闭时,有一圈销子固定。

剁椒鱼头。

大尾巴很帅。铰链比较少,大多舵面只通过2个铰链固定。我想可能是为了防止多个铰链不共线时舵面卡死。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事是在2023年做太阳能飞翼时。Guppy旁边是气象机。看这大鼻子——为啥表面如此不平?

旁边还有一只电动蛐蛐。

协和旁边有法国人做的直升机。

协和机翼上看A300。

A300的驾驶舱。

J35看起来帅,但是轮胎已经瘪了。
另一侧,A300的左翼下,陈列着LongEZ和乐高X-Wing。

女性力量。在穹顶上也悬挂有一些照片。

室内展览比较有特色的一点是对航空工业、地勤等岗位的介绍与互动体验,涵盖了关于航空的全产业链。从飞机的设计与制造开始(毫无悬念地插入了空客广告),介绍材料与制造工艺,以及发动机;试飞、运营是航空公司的主场,也有一些商业相关的岗位;还有机场地勤、空管等。互动游戏的设计比较好玩,一人操纵飞机滑行,一人扮演指挥滑行的地勤,屏幕上分别显示对应视角的模拟画面,看能否让飞机正确地停到停机位上。可惜飞机视角的屏幕坏了,体验大打折扣。
还有弹射座椅可以坐,坐了一下挺舒服,但比较紧凑,没有太多活动空间。

这里陈列的涡扇发动机,外涵道的材质明显不同于Le Bourget的。

机库里的这架协和可以上去。机舱里的各种设备和座椅保存得较好。机翼下面的地面上还陈列有一些设备。

协和的振动测试缩比模型比较重要。因为惯性参数与特征长度的五次方成正比,缩比模型需要加配重才能尽量保证与实机相似。机翼的结构挺漂亮的。

舱门结构,上面有多个销子。

舱门上这是什么工具?

舱内设备,可惜不知道是干啥的。

户外的协和只可远观,不能上去。不过漆面保持得挺好。

比较遗憾的是,德国和法国的这几架协和都完全固定死了,不像英国的协和,有可动机鼻的演示。

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飞机,彩绘C160,法国气象局的研究机等。

还有个小展览讲航空考古学,拿着金属探测器去找飞机残骸。

He162在法国。

幻影2000!

另一个室外展区有A380和ATR72-202。ATR的螺旋桨漂亮,翼尖的切角补偿也有特点。

A380更像是打广告用的飞机,客舱实在豪华,驾驶舱后面还有乘员休息舱,有床。

文创商店不如巴黎的。比较好玩的是协和的毛绒玩具。

意外的是,在飞往巴黎前,在图卢兹机场远远地看到了四架Beluga,也算是了结心愿了。TLS-CDG的航班是A321,全经济舱构型,连座椅靠背都不能调,春秋航空直呼内行。

总结

感觉国外的博物馆会带一点商业气息,而且营销的成分更重,把几个经典的故事神话化,用来吸引游客。真的太会营销了,把纷繁的实际问题简化成几个扁平的故事,观众只管复读、接受与买单即可。
看这些博物馆,如果像老外那样只是奔着展品的样子和故事去看,惊叹于展品多牛,我感觉这就已经输了。故事是可以编的,那些关于物件的、没有被讲出来的故事,当时的人们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设计、制造、使用它的,更重要。

法国人的展览整体上人文气息比较浓,也有点诗意。可惜互动装置多半是坏的。总体上讲比德国的科技博物馆看得要更舒服一点。


发表日期: 2025-09-18 17:00
更新日期: 2025-09-18 21:00
原创博文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