弦月之舞

人生不设限

写在妇女节之际

不知何时开始,“妇女”一词的含义变了。
考试周骑车路过图书馆,楼对面挂横幅,副标题写“女神节”,让人哭笑不得。吃饭时,看到食堂也写“女神节”,稍一思量,更觉不妥。“女神”一词,是资本的产物,引人生厌。
唉

与老同学聊起这事,咬文嚼字,才知“妇女”一词的争议。我觉得该叫“妇女节”(虽然现在的文化有将该词污名化的倾向),但同学不同意,认为该叫“女生节”。理由如下:
以前因为结婚是孝的一种,处子曰女,适人曰妇,“妇”本身是对家庭角色的一种描述。尽管在法律上14周岁以上的女性统称为妇女,但这是与幼女相对应的、性同意的划分,现在要把这种家庭角色强加于所有女性,这让人不爽。要不,有“妇女”,为何没有“夫男”一词?

我一想,也有理,也没理。觉得有理,是因为狭义上的妇女一词是男权社会的产物;觉得没理,是觉得“妇”“女”二字是分开的,对所有女性的统称,可以作为“women”的翻译。况且新中国以来,已经为该词赋予了褒义(妇女能顶半边天),也得体。不过,近年来网络文化对不少词语的污名化是切切实实看得到的。感叹文化的变化。网络文化越发差劲。
庆祝活动也有槽点。同学说,她所在的学校,前年的活动是男女联谊,现在不知为何改成了把男生拉过来给女生做礼物。节日在变味。

中午去食堂,楼梯间里听见一对情侣也在讨论节日名字一事。男生对此事嗤之以鼻,俩人就差吵起来了。

文化的传播还要很久。互相尊重也还要很久。